對于家住鳳里街道后花社區的許先生來說,帶88歲高齡的母親就醫本就不易。今年,母親在接受骨折手術后只能臥床,行動不便,可又需要定期進行傷口護理,這讓他更加犯了難。
過去,他需要小心翼翼地將母親從床上挪到輪椅,再抬上車,一路顛簸趕到石獅市醫院排隊、等待,期間還要擔心母親是否因為暈車、勞累而情緒波動。一通忙碌下來,大半天過去了,他也筋疲力盡。

患者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上門護理
今年就不一樣了。他在子女的幫助下,通過手機上的“石獅市醫院上門護理”微信小程序,簡單點擊幾下,便成功預約了上門服務。隔天,門診護士帶著護理包走進家門,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全部操作。
從“患者跑腿”到“服務上門”,這扇門的開啟,是一座城市為解決特殊病患“就醫難”所傳遞出的民生溫度。
1?民生之痛:被“困”在家里的專業護理需求
許先生一家的經歷并非個例。許多出院后仍需專業護理的患者、癌痛患者、高齡失能老人等群體,由于行動不便都面臨著這個共同的難題。如何讓他們獲得持續的專業照護,是醫療健康服務亟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這“一公里”,是“專科護理缺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缺乏傷口造口、血管通路等專科護理能力,患者往往需依賴上級醫院服務;是“居家護理存險”,家屬“硬著頭皮”自行上陣,存在較高的感染、損傷風險;是“往返醫院費力”,家屬平均每次陪診需誤工半天至一天,而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每一次搬抬、顛簸,都可能帶來跌倒或病情波動的隱患。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早在2021年4月,石獅市衛生健康局就已經在福建省內首創村醫“點燃生命最后的溫暖”臨終關懷服務,以村醫為主體,系統開展生理護理、心理護理、疼痛控制、營養支持等服務內容,實現“村村有陪護、臨終有關懷”。
2024年10月,該局在前期實踐與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再次刀刃向內,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以護士為主體,推動市級優質護理資源直接延伸至百姓家中,重塑傳統醫療服務的時空邊界。
2?破局之舉:石獅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
改革的推進,為破解特殊病患的就醫痛點提供了鮮活的“石獅樣本”。
針對基層專科護理力量薄弱的問題,石獅市衛生健康局統籌全市優質醫療資源,遴選具備5年以上臨床經驗、具備護師及以上職稱的護士,經考核合格后組建“互聯網+護理”團隊,成員達64名,明確基礎護理、管道護理、血管通路護理、傷口/造口護理、母嬰專科護理5大類核心服務清單,通過打造“線上申請、線下服務”模式,將專業護理資源精準輸送至患者家中。

石獅市組建“互聯網+護理”團隊

石獅市醫院護士開展插胃管上門服務
同時,圍繞居家護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構建起“線上+線下”全環節標準化服務流程。線上快速審核:患者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交申請后,平臺在2小時內完成病歷審核、難度評估、護士匹配;線下規范作業:護士上門前確認患者狀況,攜帶標準化護理包,對服務照片實時上傳,做到過程可追溯、質量可監控。此外,“互聯網+護理”團隊全員購置意外傷害保險,全方位保障醫患安全,解除醫患雙方后顧之憂。
此外,著眼于減輕患者家屬因陪診而產生的誤工成本與交通負擔,還依托互聯網技術簡化服務流程。如今,患者通過微信小程序完成“選項目—約時間—在線付”三步操作,即可享受護士上門服務,小程序還支持家屬代為預約,間接減輕家庭照護綜合負擔,實現全程護理“免跑腿”。
3?展望未來:打造方便可及的公共服務網
一串扎實的數據驗證患者就醫體驗的提升。截至目前,石獅市“互聯網+護理服務”已覆蓋全市9個鎮(街道),惠及459名群眾,合規率達100%,滿意度超98%。
對于患者和家屬而言,最直觀的感受是“省心”。“剛生完孩子,行動很不方便,去醫院做護理很擔心來回折騰。現在有了上門服務,真的是幫了大忙!”許女士道出了許多產后女性的心聲。剛出院不久,她便出現了乳腺腫痛、母乳不足的困擾,通過線上預約上門護理后,石獅市婦幼保健院母乳喂養門診護士很快來到她所居住的月子中心。從胸部、背部的經絡疏通,到哺乳姿勢、喂養頻率的詳細指導,專業的護理服務幫助她更好地調養身體,促進乳汁分泌。

石獅市婦幼保健院護士開展乳腺疏通上門服務

護士指導產婦正確的哺乳姿勢
“這項服務的價值,在于打破傳統就醫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有效擴大醫療服務半徑,從而達到減輕門診服務壓力、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降低社會總醫療成本的多重目標。”石獅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將這項服務從“盆景”打造成“風景”,石獅已經謀劃好下一步動作,計劃對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護理人員開展系統化培訓,將他們逐步納入“互聯網+護理”團隊,未來,形成以石獅市醫院作為核心接收訂單,再根據地理位置就近分配給護理人員的運營模式。
“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服務網絡將織得更密、響應時間更短。”有關負責人表示,“更多經過培訓的基層護士加入后,‘網約護理’將成為市民方便可及的基礎公共服務。”(記者?黃翠林?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