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下午,在石獅市東排水溝塘后村段,陽光下的河面波光粼粼,水鳥翩躚。一位身著樸素工裝的中年男子正沿河岸仔細巡查,他時而蹲下察看水體,時而在手機上記錄數據。他就是被同事們親切稱為“老兵河長”的林清潮——石獅市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河湖股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這片河段的守護者。
在守護石獅的城市“血管”之前,林清潮曾是榮獲“優秀士兵”的退伍軍人,又是在文博領域深耕十一載的“文保人”。從軍營到博物館,再到河湖治理一線,這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的跨界者,正以堅實的腳步,丈量著守護城市“血脈”的新征程。
軍人本色:
責任在肩 使命必達
“老兵河長”的稱呼,源于林清潮2009年至2011年在解放軍陸軍某部服役的經歷。雖然迷彩服已脫下多年,但軍人雷厲風行、認真負責的作風卻深深烙印在他身上。今年,石獅市推行“老兵河長”機制時,他主動請纓,認領東排水溝河段。“部隊鍛造的責任感和執行力,如今都傾注在守護這一河碧水之中。”林清潮說。
文博匠心:
精細守護 一脈相承
2013年至2024年間,林清潮先后在泉州市博物館和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工作。十一年的文博生涯,錘煉了他極致的耐心、嚴謹的態度和對細節的關注。“文博工作教會我的是一種‘守護’的藝術和態度。無論是珍貴文物還是流動河水,都是承載歷史和滋養未來的寶貴資源,都需要用心呵護。”如今,他將這份“匠心”從博物館庫房帶到河畔,對河道排口、水質變化異常敏銳,巡查記錄翔實規范。
用心用情:
巡河護河 全民參與
作為一名河長人,巡河是林清潮每天“必修課”。風雨無阻,他沿著河岸仔細查看——有無垃圾漂浮、污水偷排、違建侵占,沿岸綠化和步道是否完好。筆記本和河長辦工作群是他的兩大工具,發現問題隨手拍、隨時記、及時報。他還主動與村民、工廠溝通,宣傳水環境保護知識。“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需要全民參與。讓大家理解保護河道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非常重要。”
從文博守護者到碧水衛士,林清潮用行動詮釋著守護者的初心與擔當,在跨界治水路上繼續書寫著一位石獅市退伍老兵和河長人的奉獻情懷。對他而言,無論是沉默的文物古建,還是流淌的生命之水,守護城市珍貴遺產的情懷一脈相承。“文物是凝固的歷史,河流是流動的生命線。在部隊守衛國防,在文博守護歷史,現在守護河湖,本質都是在盡一份責任。”這位“老兵河長”眼神堅定,“能為石獅的水清岸綠做點實事,我感到非常充實。”(記者 王國良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