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將至,石獅市大力倡導移風易俗,積極引導民眾破除喪葬陋習,在全市形成厚養(yǎng)薄葬、文明殯葬新風尚。記者從石獅市民政局殯葬服務所獲悉,自1998年石獅出現首例海葬后,海葬這一生態(tài)殯葬方式逐漸被石獅市民所熟知和接受。據市殯葬服務所統計,截至目前,石獅已有29133位先人實行海葬,海葬數量居全省前列。
“海葬對移風易俗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打破了傳統喪葬觀念的束縛,引導人們接受更加環(huán)保簡約的殯葬方式。”據市殯葬服務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1998年出現首例海葬以來,石獅幾乎每年都有市民、相關鎮(zhèn)(街道)到殯葬服務所申報海葬,其中2018年度的海葬數量達到峰值,當年共實行海葬4506例。
從入土為安到向海而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人接受并選擇海葬。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石獅市民積極響應移風易俗號召,主動向石獅市殯葬管理所申請海葬。例如,石獅市首例海葬者、來自蚶江鎮(zhèn)蓮西村的101歲老人郭烏乞,便是主動要求海葬,最終長眠大海的;永寧鎮(zhèn)第三社區(qū)的陳國勝老人,生前曾兩度被評為永寧鎮(zhèn)“優(yōu)秀共產黨員”,臨終前主動向所在黨組織及民政部門申請海葬;永寧鎮(zhèn)子英村70歲老人李明意,育有三個女兒,其中一位遠嫁臺灣,老人去世后選擇海葬,以此讓大海承載海峽兩岸親人共同的思念;永寧鎮(zhèn)港邊村老人龔笑治逝世后,追隨5年前同樣選擇海葬的丈夫李昌權一同長眠大海,成為一段佳話……
為倡導文明殯葬新風尚,近年來,石獅市堅持推進殯葬領域改革,實施殯葬惠民措施,推動喪事移風易俗,鼓勵綠色生態(tài)殯葬,進一步減輕群眾殯葬負擔。早在2013年,石獅市民政局聯合住建、國土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文件,對實行海葬、樹葬的,每個給予一次性獎勵補貼950元。此外,我市還專門出臺政策,給予組織海葬的村(居)委會相應的獎勵。
(記者 林本鳴 通訊員 許自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