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6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的氣氛在溫晴養老院鴻山分院、仁德分院與振獅分院彌漫。記者走訪發現,這三所養護院通過一系列暖心活動與細致安排,讓長者們在院中同樣感受到“家”的團圓與溫暖。
當日上午,鴻山分院活動室內陽光和煦,白色圓形桌上擺放著月餅、茶水、點心及兔子燈籠。護理員們穿梭其間,時不時幫老人添點茶水,或拿起一塊水果遞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手里,輕聲說“慢慢吃,細細嚼”。大家其樂融融,一起舉起小兔子燈籠,留下美美的合影。
引人注目的是活動室里的博餅環節,一場融合閩南傳統與現代關懷的中秋活動正溫馨開啟。“‘四進’!我是‘四進’!”一位老人像個孩子一樣舉起手歡呼,護理員馬上為他送上對應的禮品。沒有博得彩頭的長者也不惱,笑呵呵地看著身邊的老伙伴。“這小小的博餅碗里,搖出的不是輸贏,是中秋的熱鬧。”活動策劃人之一張月月向記者介紹,比起拿獎,他們更在意的是讓每位老人都能參與進來,感受節日氛圍。
在仁德分院,節日的熱鬧以另一種方式展開。清晨,護理員們身著傳統服飾,以一支活力四射的開場舞喚醒這個特別的日子。隨后,博餅環節讓長者們重拾童趣。當一位老者擲出“狀元”時,全場人員都為他喝彩,他激動地站起身,仿佛回到年輕時光。
讓人感動的是,團圓并未止步于活動室。在振獅分院,對于因身體原因無法參與集體活動的臥床長者,院里組織了一支“歡樂小分隊”,端著博餅碗和禮物逐一敲門入戶,把游戲和祝福送到床邊。一位長者因腿腳不便常年臥床,當護理員蹲在她床邊搖動骰子時,她眼角泛淚:“沒想到我也能博餅,真好……”
當日午后,一支南音志愿者走進養護院,他們帶來的傳統音樂表演,讓長者們沉浸在悠揚旋律中;而當天午餐的加餐菜譜,則來自一位長者家屬的愛心捐贈。白灼蝦、清魷魚、老火湯,還有面包牛奶等餐點,不僅味道可口,更承載著社會愛心與親情牽掛。據悉,這已經是這位家屬的第三次愛心捐贈。
“過節最珍貴的不是吃了月餅,贏了獎品,而是大家能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樣。”溫晴養老院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每一位長者,無論身體狀況如何,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愛。”(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