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_日韩一区亚洲二区_欧美国产免费_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古早漁家人曾這么打魚

2024-08-15 09:17

宋元中國看泉州,海絲航標看石獅。在泉州的22個世界遺產點中,有萬壽塔、六勝塔、林鑾渡3個世遺點在石獅,它們是海絲航標的代表,與泉州海洋漁文化息息相關。那么,在遙遠的古時候,閩南先民們,特別是以海為家的漁民們,在沒有科技的加持下是如何打魚的?100多年前的漁船又是什么樣子的?在石獅東埔弘洋漁文化館,都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1 古早漁具重現 傳統捕撈技藝

走進鴻山鎮東埔三村弘洋漁文化館,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頗具漁耕特色的屏風,穿過屏風是篾帆定置船、定置網機帆船、木帆雙拖船、尖頭船、釣白船、燈光圍網船、鐵殼機動漁輪等船模,一艘艘帆船模型按照年代順序依次排開,而每個船型背后都關聯著相應的傳統捕撈技藝。?

船模的第一位是篾帆定置船,甲板上揚起一面土黃色的船帆,按照漁民們的說法,這種船帆被稱為篾帆,由竹篾編織而成。船內還有五六名栩栩如生的人物模型正在進行捕魚作業,他們頭戴斗笠,身著當時特有的蓑衣,用力拉動粗壯的大繩捕魚。這就是早期篾帆定置船的原型。弘洋漁文化館館長邱國凹告訴筆者,定置船是一種古老的木質風帆船,風帆用竹篾編制而成,其在東埔乃至石獅漁業發展史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定置船的船帆使用起來極不方便,無風和大風都不能使用,后來逐漸被布帆船取代,并逐漸被淘汰。

由于早期的捕魚都是依靠自然風力進行,風的方向和力度時時刻刻制約著捕魚作業,而大斗就像定海神針一般,可以很好地幫助漁民作業。何為大斗?邱國凹介紹,在使用定置網捕魚時,需要在海里打樁,大斗便是打樁的專用工具。打樁是定置網作業的關鍵環節,樁的排列開度、角度對生產好壞有很大的影響,打好樁固定好漁網后,海水潮汐流動的力量會將魚群沖到漁網內,由船員將漁網拖上來,再對魚進行分類保存,這就是最早篾帆定置船的捕魚方式。??

同樣采用定置網捕魚作業方式的還有木帆定置船,也稱汛網船。它是一種木質風帆漁船,定置網是比較原始的一種傳統作業,把漁網固定在海里,隨著潮汐和海水流向緩急而生產捕撈,一般在風力8—9級還能正常出海生產,如果無風或者微風,就要靠人力來完成進出港及漁場的生產作業。起網操作都要靠人力,非常吃力,是一項繁重的體力活,主要汛期在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汛網船主要用來捕獲白蝦、帶魚、烏賊、小雜魚等。?

為了擺脫自然對于捕撈作業的限制,人們開始改進生產用具,從機動拖網漁輪,到如今的鐵殼機動漁輪,這些漁輪不僅安上了動力,且船型也有所改變,作業條件更為靈活,生產效率也提高了。??

2 陳舊漁具 再現漁家生活

在弘洋漁文化館,除了展示閩南沿海漁船100多年的演變歷程,還陳列了舊紡車、釣魚籃、打撈鉤、梭子等漁具,各種漁用工具應有盡有,而這些舊漁具的背后還有一些即將失傳的技藝。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古老的漁文化,2023年6月10日,在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天,東埔老漁民用靈活有力的雙手,為石獅市民獻上了一場“耕海牧漁”景,讓人們更深入了解石獅老漁民的文化生活和傳統技藝,沉浸式感受非遺韻味。??

在以前的漁文化生活中,編繩工藝是頗為重要的一項手作,工藝也很繁瑣。據邱國凹介紹,以前,每到農歷的六七月,漁民就會到市場上購買稻草,再將春稻草上的外殼去除,將稻草梳理整齊,這一步稱為退草。后將大竹切成細長條,再用春稻草包裹竹篾,用力扎緊,即為纏草緄。接著進行打草桶繩,用“車仔”將春稻草編織成繩,這種繩用于系浮標、浮筒、沉子等物件。最后將打理好的緄用大車紡織三股,將三股緄坯絞合成麻花狀的一條繩,即大緄,用作定置漁網和海底木樁的連接繩,制作過程通常要配套大車頭、大牛車、大車尾、大羊頭等工具輔助。?

捕魚作業離不開漁網。在海峽漁文化博物館內,筆者了解到,早期的漁網是用苧麻織成的。先把苧麻接成線坯,后二股合成,線從網腳到網尾粗細有別。網不是一次就做成的,而是分成許多節,如:網腳、網嘴口、斗、頂五圈、下五圈、雙千目、千目、六百目、尾仔(三百目)等。每個圈節都是從多目逐漸縮小網目才能順序與下圈相接。這些網的圈節織好了,再由制網師接成一個網,網的邊緣用網繩圈好,一個完整的白網才完成,之后還要將白網染成黑網。??

“染料制作比較麻煩,要把荔枝樹的樹頭、樹根砍成碎片,放到壇子里并裝滿水,蓋上石蓋,再放在窯里,還要用稻草把各個壇子間的空隙填實。十個壇子一窯,窯上要蓋上火灰,然后在火灰上扒三四個小洞,露出里面的稻草,再放火慢慢燃燒,得燒整整一夜。壇子里的紅柴和水燒成紅柴汁,而這紅柴汁便是染料。一條白網要染13次,顏色變成暗紅色,還要下炊桶蒸一次,才是一個完整的漁網。”邱國凹表示。?

石獅弘洋漁文化館館內展品,僅反映以前漁家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全貌。自古以來,討海便是一項極其艱辛的作業,但祖輩們并沒有退縮,而是在幾百年來的艱苦討海生涯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戰勝險濤巨浪,不斷改良漁具,并感受著漁舟唱晚順利歸航的感動與喜悅。在這背后是漁民們胸襟似海,敢于直面困難、拼搏到底的可貴精神!

?(陳嫣蘭)

熱點新聞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