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_日韩一区亚洲二区_欧美国产免费_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西岑村旅菲僑領施光銘二三事

2024-08-27 09:23

施光銘建造的位于西岑村的古大厝


施光銘(1866—1923),又名光從,字昭慶,永寧西岑村人。 8月21日,筆者前往永寧西岑村,在族人施建忠的帶領下,來到施光銘古大厝。這是一座典型的紅磚白石、皇宮起閩南古大厝。雖年久失修,屋內已坍塌,但外墻的紅磚依然鮮艷。據施建忠介紹,這座古大厝由施光銘回鄉所建造,至今已近百年,是一座兩進五開間、帶護廊的古大厝,屋內雕梁畫棟,很是精致。新中國成立后,這座古大厝曾被村里借用為幼兒園。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施光銘,了解他不平凡且傳奇的一生吧!

施光銘

勇于挑戰 銳意進取

據村里老一輩人介紹,施光銘是一位不怕困難、敢于擔當的好男兒。 施光銘20歲時, 其兄在菲律賓經商失敗,負債累累,他毅然南渡,為兄撐持商務。施光銘積極向上、奮發進取。他一邊經商,一邊求學,幾年后不僅償還全部債務,且學業有成,并熟悉僑居地風土民情,積累一套經營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

初時,施光銘在馬尼拉市仙道忌里示道開設晉益號罐頭廠和酒店,雖然資本并不雄厚,但經營有方、忠實厚道,深得當地華僑和菲人的信任。其業務也逐漸擴大,分廠、分店遍及南北甘馬仁省等地。后來, 施光銘又在馬尼拉增設泉益九八行,并在南甘馬仁省那牙、乃乙兩地設立分行,專營雜貨及椰干土特產,生意興隆。

其時,菲律賓航運業大部分控制在西方人手中,華商貨物運輸受人制約,諸多不便。于是,施光銘下決心組織輪船公司,先后購置“萬益號”“同益號”“捷益號”“萊特號”“千里世示號”等輪船,航運那牙、乃乙等地;又在甲萬那端開辦碾米廠,在臺也峇示創辦木材廠,且積極參與發起組織“益同人”保險公司及中興銀行等,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其富甲一方之聲譽名聞海內外。據村里老一輩人說,菲律賓的第一輛“的士”(即小轎車)便是施光銘自美國進口。《臨濮堂施氏族譜》這樣記載:“光從先生贊:我族偉人……多財善賈、富埒王侯、萬間廣庇、惠澤旁流……” 意思是說,施光銘善于經營、富如王侯,又樂于施善。

菲律賓華僑教育會全體職員合影(第一排左3施光銘)

不遺余力維護華僑權益

事業有成后的施光銘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尤其在維護在菲華僑權益方面更是不遺余力。1905年,施光銘擔任華僑善舉公所董事,并連任三屆。1907年,施光銘被推舉為總理。彼時,占領菲律賓的美國殖民政府突然宣布沒收民間公產。施光銘與清政府駐菲律賓總領事鐘文耀和善舉公所全體董事商榷對策,提出交涉,據理力爭,方使華僑義山得以保存。后來,施光銘為華僑義山辦理立案注冊手續,進行管理制度改革,大大方便了華僑;同時,改組華僑善舉公所,使之與領事館分離獨立,促進華僑慈善事業的完善與發展。后來,施光銘出任馬尼拉中華商會第四屆會長,并蟬聯五屆,后又擔任該商會第十至第十三屆會長,可見菲華商界對施光銘推崇備至。在擔任商會會長期間,施光銘積極維護華僑的正當權益。

1912年10月,施光銘與施健庵代表馬尼拉中華商會應北京政府工商部的邀請,出席全國工商會議。會上,施光銘就海內外人士普遍關注、美國政府于1895年提出的無理限制華工入境問題,提請政府向美國交涉,準予華工自由入美,并形成議案。議案被會議接受,并轉交外交部,由外交部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交涉。

1914年,施光銘被推選為華僑教育會副會長,倡議在僑胞中征收華僑教育附捐,為發展菲律賓華僑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1914年4月28日,《馬尼拉時報》發表社論,鼓吹實行西文簿記法。5月7日,施光銘以中華商會會長名義在該報發表文章,據理辯駁,引起強烈反響,對這一旨在限制華商發展法案的實施起到一定的制止作用。

位于龍湖桿柄溪上的三通橋,現已被拆

身在異國 情系桑梓

1910年,施光銘與僑親施能宗、施至泵等人發起成立“旅菲臨濮堂”,聯合旅菲錢江、潯江施氏僑親,同心協力,關懷支持家鄉建設。此外,他還在龍湖桿柄溪獨資修建西岑村至衙口的三座橋,方便村民來往晉江龍湖、衙口。對于生活困難的鄉親,他則多方接濟,如其堂親烏氣的丈夫早逝,他便每月寄5銀元給她作生活費。

1919年,泉州華僑女子公學前往菲律賓募捐,施光銘以公司的名義捐助150銀元。他還經常接引鄉親往菲,且大部分安置在其公司中做事。

施光銘在廈門鼓浪嶼建有一幢樓房,晚年常往返于菲律賓、廈門鼓浪嶼之間。

旅菲華僑施光銘,在困難時勇挑重擔、敢闖敢拼,又勤奮好學;在商場上不僅有著敏銳的眼光,還能克服種種困難;為人實在,買賣誠信;事業有成后,投身公益事業,不忘桑梓。施光銘是石獅早期眾多華僑背井離鄉奮斗拼搏的一個縮影。華僑身上的這些優秀且堅韌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王秀婷 文/圖)

熱點新聞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