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_日韩一区亚洲二区_欧美国产免费_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一片肉脯見鄉愁

2024-09-26 11:31

厚薄均勻,油潤光澤,散發出陣陣烘烤后的香氣,咸中帶甜,又帶著植物的香辛,真實感受到肉的天然醇香,食后嘴里余味綿長,這就是石獅豬肉脯的魅力。豬肉脯是閩南傳統美食之一,不管是作為零食或是佐餐,一直深受海內外鄉親的喜歡。不久前,石獅肉脯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非遺傳承美食,作為石獅肉脯界的領頭羊,泉州老字號誠泰食品在這方面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套獨門手藝。

悠悠歲月 流傳著英雄故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瑯受命以武力平臺,率領水師兩萬余人、戰艦百余艘,從銅山(今福建省東山島)出發,浩浩蕩蕩直抵澎湖。

攻臺期間,由于臺灣守軍的負隅頑抗,不少負傷清軍官兵急需補充營養,以便快速恢復戰斗力。情急之下,隨父出征的施世綸提議,將戰艦上攜帶的生肉煮爛,再經燴制、打成松,供官兵食用。這種營養豐富、易于消化、食用方便、便于貯藏的肉制品很快讓官兵們恢復了體力。

收復臺灣后,施瑯將軍后人將這種肉制品稱為“施氏肉松”,并一代代保留其制法。作為與施瑯將軍一脈同宗的后人、施瑯將軍之弟施顕(同顯)第二十七代孫施正添(阿添哥),研制傳承“施氏肉松”制作之古法,且不斷改良和創新工藝,在保持“施氏肉松”原汁原味的同時實現量產,讓香醇、味鮮的“施氏肉松”走進尋常百姓家。經過不斷研發,其生產的品類從肉松拓展到肉脯、肉干、肉粒、肉條、肉棒等。

傳承古法?酥香可口風味

據施正添介紹,要讓薄薄的肉片變成令人驚艷的舌尖美味,從選料、刀工、浸腌到火候等各環節都十分講究。最關鍵的第一步是選材。施正添說:“做肉脯要選用后腿精肉為原料,別的部位都不行。”在制作工藝上,要經過分割、去膘、去骨膜等一系列工序,然后冷凍切片,與傳統配料放入攪拌機中攪拌。腌后,把腌制好的肉片進行烘烤。將烤干的肉脯放入隧道爐中以240℃左右的高溫再次烘烤,確保每一片肉脯烤出來都起油泡,色澤光鮮,香氣撲鼻。制作好的石獅肉脯,有別于其他地區的風味與口感。施正添告訴筆者,石獅的肉脯制作技藝以閩南風味與臺灣風味相融合,入口有嚼勁,肉香濃郁且回甘,深受閩南人喜愛。

古法制作與新時代發生“碰撞”。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需要,施正添開始引進項目,將現代裝備和傳統手工工藝有機結合,不僅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保證產品品質穩定,而且利用新型保鮮技術和包裝技術,以最大化保持肉脯的傳統風味。

隨著各種新興媒體的發展,施正添順應現代潮流,請來網紅主播每天固定時間直播。而他也經常在線上和網友互動,將這一口閩南風味推薦給全國乃至全世界更多的食客。

離家千里?肉脯是最濃鄉愁

在閩南,春節期間,親友來家拜年,大都以肉脯待客。肉脯也是閩南人待客敬賓宴席上的佳肴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每年春節前后,施正添的工廠都會進行大批量生產,產品供不應求。

出國謀生的石獅游子遍布全世界,游子們回鄉探親時,總會帶上家鄉的肉脯和海外朋友分享。

施正添說:“肉脯對于閩南人來說,不僅是美食,還是閩南文化的象征之一。我們一直堅守傳統肉脯做法,未來在傳承美食的基礎上,也將開發更多更具新意的美食。”

(陳嫣蘭)

熱點新聞

推薦專題